立夏刚过,气温渐升,在老河口市生资家属院王大爷家中,却是一片清凉。在老河口市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指导操作下,王大爷仅用15分钟就在手机APP上进行了职工医保门诊共济绑定。困扰了半个月的难题解决了,“不会用手机操作,原以为还要跑到医保窗口去办理,没想到干部直接上门服务!”王大爷的感慨,折射出老河口市医保局推行“一线工作法”带来的真切变化。
脚步丈量民情:从“坐等诉求”到“主动破题”
今年初,湖北省“干部素质提升年”行动全面铺开。老河口市医疗保障局按照老河口市委提出的将“一线工作法”作为实践课堂,推动党员干部“身入”基层、“心至”群众。局领导班子带头包片,每周三定为“下沉服务日”,政务大厅窗口、企业园区、村卫生室成了干部们的“流动办公室”。
在政务服务中心医保窗口,局长陈冈发现老年人常因手机操作卡壳:“不能把‘智能服务’变成‘数字鸿沟’!”不到一周,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开始运行,对涉及部门联办、群众反映办不成或不好办的事项由窗口首席代表、分管领导进行一对一追踪解决,党员先锋岗同步开展“手把手”帮办。至4月底,该窗口累计解决异地就医备案、慢性病申报等高频事项60余件,群众满意率100%。
攻坚锤炼本领:让“问题清单”变“幸福账单”
“同样的药,为啥我们买贵三成?”面对群众反映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价格问题,医保局医药服务价格和待遇保障股股长陈君带队连续抽查20家药店,比对6省采购数据,最终责令违规企业限时调价整改,药品降价幅度最高达34%。这场“药价保卫战”被纳入全市干部能力提升典型案例库。
在老河口市张集镇张湾村三组的麦田边,新安装的两台自动水泵正汩汩出水。此前干部走访时,村民反映灌溉系统被暴雨冲毁,1000多亩麦田面临减产风险。医保局紧急协调3万元帮扶资金,与村民共同完成设备安装调试。“过去坐办公室哪懂这些?现在学会看水泵参数、算灌溉流量,成了半个‘农技专家’!”该局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(王忠新)在驻村日记里写道。
机制护航长效:服务颗粒度丈量民生温度
翻开医保局的“一线工作台账”,既有火车站家属院雨棚抢修这样的“应急工单”,也有针对49家企业开展的“参保定制服务”。服务专班把政策解读、参保登记搬到企业会议室,现场指导填报资料,新增参保企业同比提升20%。
针对银发群体需求,该局创新“方言课堂”,用“种地打比方,算账举例子”的方式讲解家庭共济账户绑定。在洪山嘴镇洪山路社区,65岁的刘婆婆听完讲座,当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同家人办好绑定:“原来医保账户还能‘全家共享’,这政策听得明白、用得顺手!”
数据显示,实施“一线工作法”以来,老河口市医保政策知晓率提升至90%以上,基层医保服务点增至278个。“干部脚底沾泥,群众心里有底。”陈冈表示,该局将持续以“一线”为镜,在破解难题中淬炼队伍,让医保改革的红利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。
眼下,一支支“医保轻骑兵”仍奔走在乡间小道、社区楼宇。他们的背包里装着政策汇编、服务指南,更装着“把民生小事当心头大事”的为民初心。这份用脚步写就的答卷,正为“干部素质提升年”增添生动注脚。